“元凶”现形记——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团队精准诊治ABPA
摘要:
“能自由呼吸的感觉简直像重获新生一样!”——近日,62岁的袁大爷康复出院,向北医三院派驻专家盖晓燕、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张丽娜竖起大拇指,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袁大爷有多年吸烟史,反复喘息近20年,经其它医院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经过长期治疗,病症未愈,肺功能明显下降。两周前,袁大爷喘息加重,并出现呼吸衰竭等危重病情,紧急到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就诊。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派驻专家盖晓燕在治疗过程中发现袁大爷对激素治疗非常敏感,且伴有嗜酸粒细胞增高、总IgE显著增高、中心性支气管扩张等表现。凭着20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过硬的理论功底,盖晓燕敏锐判断患者除慢阻肺外,很可能合并了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并在随后的烟曲霉IgE检验中得到验证。

盖晓燕 、张丽娜团队在病区查房
袁大爷住院后经过盖晓燕、张丽娜团队医生的规范系统治疗,潜伏多年的病魔“元凶”被精准“降服”,袁大爷呼吸衰竭得到纠正,气喘、胸闷、咳嗽等症状明显好转,很快脱离呼吸机,康复出院。

盖晓燕与科室同事诊治工作中
另一名患者刘奶奶多年喘息,近日症状加重1个月,在外院住院治疗半个月效果不佳。在北医三院派驻专家盖晓燕的精确诊断下“揪出”了“元凶”——ABPA。经过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生的对症治疗病情得到控制,多年影响老人生活质量的顽疾终于好转。

医疗科普: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又称ABPA,是曲霉过敏引起的一种变应性肺部疾病,往往表现为哮喘,反复发作喘息,可伴有支气管扩张。该病并不少见,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才能诊断,因此容易漏诊、误诊,临床上往往存在诊断不及时、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规范等情况。
APBA的诊断需要结合相应的临床特征、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血清学检查结果(血嗜酸粒细胞、血IgE及烟曲霉特异性IgE等)。治疗方案包括糖皮质激素治疗、抗真菌药物和支气管扩张剂等,以缓解症状,减少肺损害,防止疾病进展。早期诊断和规范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北医三院派驻专家盖晓燕是北医三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孙永昌教授ABPA科研团队的成员。孙永昌教授团队研究ABPA多年,形成领先学术成果,具有丰富诊治经验。2023年2月以来,盖晓燕以派驻北医三院秦皇岛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契机,指导帮助科室在呼吸系统罕见、疑难、危重疾病诊治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并依托相关病例组织教学查房、病例分析和业务讲座等,为秦皇岛医院培养高水平呼吸科医疗科研人才队伍作出积极贡献。
浏览 (138)